新技术的推广并不容易,想要让老百姓信服,要做到谋利于民。“传统的方法从种到收需要1800元左右,而采用秸秆全覆盖的模式不仅一分钱不花,还能得到每公顷375块钱的深松补贴,除去每公顷不到175块钱的成本,新技术能够节约2000多元钱。”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看到了“梨树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
经过多年探索,梨树县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打造出一种本土化的、接地气的种植模式——“梨树模式”来保护黑土地,并通过大力推广“梨树模式”,调动更多农民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参与到黑土地的保护中来。
举办“梨树黑土地论坛”。从2015年起,梨树县举办了四届梨树黑土地论坛,搭建起了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院士与中国的院士专家交流互动的平台,期间,三院院士石元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等多位院士作专题报告。同时还有近百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参加并作报告。院士专家们现场观摩“梨树模式”示范田,分析探讨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建立高端科研基地。建立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成立吉林省梨树黑土地保护院士工作站,致力于东北黑土地的研究。2017年9月,梨树县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投资建设的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正式投入使用,面向东北地区打开“科技服务之门”,梨树实验站汇集“高端论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服务三农”平台作用,正在成为辐射东北三省一区的科技中心。在东北地区先后建立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工作站10个,其中吉林省7个;建立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试验示范基地50个,培育了一批引领东北粮食生产区玉米保护性耕作的典型;年推广面积达到1000万亩,并呈递增趋势。
成立科技创新联盟。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和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组建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围绕黑土地利用与可持续生产、黑土地区现代农业产业模式与发展、黑土地区气候变化及农业减灾、黑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开展学术研究。
多种宣传形式推广新技术普及。编制培训课件,在全省进行多次培训;编制了《种地特别省事》《大地盖上被子抗春旱》等宣传片在中央台《农广天地》栏目播出;省农业委员会将这三种技术模式编制了动漫片,进行广泛宣传。
各级新闻媒体也对“梨树模式”进行广泛报道,提高了“梨树模式”的社会影响力。2016年3月2日,农民日报整版刊发了《非“镰刀弯”地区玉米怎么种——“梨树模式”值得借鉴》,全面阐释了“梨树模式”的技术关键、栽培流程,引发全国农业生产者的广泛关注;2016年10月10日,梨树县政府在首届中国农业(博鳌)论坛上,发布了《非镰刀弯地区梨树模式》绿皮书,站在博鳌发声,向全世界推介加强黑土保护与利用的“中国方案——梨树模式”;经济日报 2017年5月23日《保护性耕作带来玉米种植业革命》;人民日报2017年4月19日《吉林秸秆还田,黑土地泛油光》。
“梨树模式”的增产增收效果,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是被农民普遍认可的,特别是在东北春旱时节,效果特别明显。据多年来的跟踪测定,实施“梨树模式”,一是蓄水保墒,二是培肥土壤,三是减少侵蚀、保护耕地,四是防止扬尘、保护环境,五是具有抗倒伏作用,六是土壤生物性状改善,这些作用与效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黑土地保护。